当前位置:考试网  > 试卷库  > 学历类  > 研究生考试  > 教育硕士  > 政治理论  > 我国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中,都有要求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时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经济秩序的内容,已经具有“公序良俗”的含义,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总则明确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未被公序良俗”,从民法基本原则的高度确立了禁止违反公序良俗的原则,这一规定体现了()。
试题预览

我国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中,都有要求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时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经济秩序的内容,已经具有“公序良俗”的含义,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总则明确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未被公序良俗”,从民法基本原则的高度确立了禁止违反公序良俗的原则,这一规定体现了()。

A、道德为法律提供价值基础
B、对传统民法上的公序良俗原则的继承和发展
C、法律为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D、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
查看答案
收藏
纠错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为了追逐最大化的利润,资本家总是想方设法地进行资本积累,而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一般而言,资本积累规模的大小取决于()。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内涵和特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致力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把黑暗的旧中国改造成光明的新中国。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心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献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祖国统一大业。这表明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其中,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最主要的矛盾是()。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守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对守法的正确理解是()。

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公共生活和社会交往中要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社会和谐稳定的起码道德要求,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

热门试题 更多>
试题分类: 公关礼仪
练习次数:5次
试题分类: 公关礼仪
练习次数:0次
试题分类: 普通逻辑
练习次数:18次
试题分类: 公务员制度
练习次数:0次
试题分类: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
练习次数:0次
试题分类: 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
练习次数:0次
试题分类: 公关礼仪
练习次数:0次
试题分类: 现代媒体总论
练习次数:0次
试题分类: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
练习次数:0次
试题分类: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
练习次数:0次
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