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冷拉后的钢筋,其屈服强度和塑性变形的变化是( )。
A、屈服强度提高,塑性提高B
暂无解析
按《水利工程建设程序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水利工程建设程序的最后一个阶段为()。
在施工过程中,对质量风险控制责任最大的是()
某水利工程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网络进度计划如下图(单位:天)
合同约定: 如工程工期提前,奖励标准为10000 元/ 天;如工程工规延误,支付违约金标准为 10000 元/ 天。当工程施工按计划进行到第110 天末时,因承包人的施工设备故障造成E 工作中断施工。为保证工程顺利完成,有关人员提出以下施工调整方案:
方案一:修复设备。设备修复后E 工作继续进行,修复时间是20 天;
方案二: 调剂设备。 B 工作所用的设备能满足E 工作的需要, 故使用 B 工作的设备完成 E工作未完成工作量,其它工作均按计划进行;
方案三: 租赁设备。 租赁设备的运输安装调试时间为10 天。设备正式使用期间支付租赁费用,其标准为 350 元/ 天。
问题
1. 计算施工网络进度计划的工期以及E 工作的总时差,并指出施工网络进度计划的关键线路。
2. 若各项工作均按最早开始时间施工,简要分析采用哪个施工调整方案较合理。
3. 根据分析比较后采用的施工调整方案,绘制调整后的施工网络进度计划并用双箭线标注关键线路(网络进度计划中应将E 工作分解为 E1和E2,其中 E1表示已完成工作,E2 表示未完成工作) 。
某施工单位承建某铁路客运专线双线隧道。隧道长度为2600m,起止里程为DK38+000~DK40+600。进、出口段浅埋,围岩为风化泥灰岩,岩体破碎,节理发育,裂隙水丰富,级别为V级;洞身DK39+100~DK39+500段围岩级别为II级,初期支护采用喷射混凝土支护。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一:项目经理部工程部编制了隧道进口段施工方案,拟采用全断面开挖方法。经项目总工程师审查后,认为开挖方法不正确。
事件二:对出口段编制了《洞口边、仰坡开挖及防护施工工艺流程图》,如图3所示。
事件三:II级围岩段喷射混凝土作业时,水泥使用矿渣水泥,混凝土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其搅拌时间为1min,喷射采用干喷工艺,分段分层喷射作业,后一层喷射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并且一次最大喷射厚度拱部为10cm、边墙为15cm,为了节约成本,部分使用了回弹料。
1.说明事件一中进口段采用全断面开挖施工方法不正确的理由。
2.指出图3中A和B所代表的施工工序名称。
3.针对事件三中的不妥之处,给出正确的做法。
4.根据背景资料,该洞口段开挖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中应包括哪些安全技术措施?
混凝土的粗骨料粒径大于()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