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试网  > 试卷库  > 技能鉴定  > 其他类  > 冶金工业技能鉴定  >  钢铁零件渗碳温度一般选择哪个相区中进行?为什么?
试题预览

钢铁零件渗碳温度一般选择哪个相区中进行?为什么?

查看答案
收藏
纠错
正确答案:

钢铁零件渗碳温度一般选择γ-Fe相区中进行。因为α-Fe中最大碳溶解度只有0.0218%,对于含碳质量分数大于0.0218%的钢铁,在渗碳时零件中的碳浓度梯度为零,渗碳无法进行,即使是纯铁,在α相区渗碳时铁中碳浓度梯度很小,在表面也不能获得高含碳层;由于温度低,扩散系数也很小,渗碳过程极慢,没有实际意义。γ-Fe中的碳溶解度高,渗碳时在表层可获得较高的碳浓度梯度使渗碳顺利进行。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生球检测的项目有()项。

Scrap bucket的中文意思是废边卷球机。

拉丝绞线工序的劳保用品有工作服、手套。

混合料中当水分增加,超过分子湿容量时, 物料中就产生毛细水, 它在造球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不溶性阳极上部与带钢的间距为29mm,中部为34mm,下部为39mm。

热门试题 更多>
案情: 甲与余某有一面之交,知其孤身一人。某日凌晨,甲携匕首到余家盗窃,物色一段时间后,未发现可盗财物。此时,熟睡中的余某偶然大动作翻身,且口中念念有词。甲怕被余某认出,用匕首刺死余某,仓皇逃离。(事实一) 逃跑中,因身上有血迹,甲被便衣警察程某盘查。程某上前拽住甲的衣领,试图将其带走。甲怀疑遇上劫匪,与程某扭打。甲的朋友乙开黑车经过此地,见状停车,和甲一起殴打程某。程某边退边说:“你们不要乱来,我是警察。”甲对乙说:“别听他的,假警察该打。”程某被打倒摔成轻伤。(事实二) 司机谢某见甲、乙打人后驾车逃离,对乙车紧追。甲让乙提高车速并走“蛇形”,以防谢某超车。汽车开出2公里后,乙慌乱中操作不当,车辆失控撞向路中间的水泥隔离墩。谢某刹车不及撞上乙车受重伤。赶来的警察将甲、乙抓获。(事实三) 在甲、乙被起诉后,甲父丙为使甲获得轻判,四处托人,得知丁的表兄刘某是法院刑庭庭长,遂托丁将15万元转交刘某。丁给刘某送15万元时,遭到刘某坚决拒绝。(事实四) 丁告知丙事情办不成,但仅退还丙5万元,其余10万元用于自己炒股。在甲被定罪判刑后,无论丙如何要求,丁均拒绝退还余款10万元。丙向法院自诉丁犯有侵占罪。(事实五) 问题: 1.就事实一,对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理由是什么? 2.就事实二,对甲、乙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理由是什么? 3.就事实三,甲、乙是否应当对谢某重伤的结果负责?理由是什么? 4.就事实四,丁是否构成介绍贿赂罪?是否构成行贿罪(共犯)?是否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理由分别是什么? 5.就事实五,有人认为丁构成侵占罪,有人认为丁不构成侵占罪。你赞成哪一观点?具体理由是什么?
试题分类: 刑法
练习次数:20次
试题分类: 心理学
练习次数:0次
材料一:日前,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墨子号”进行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满实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过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然而,基于计算复杂性的传统加密技术,在原理上存在着被破译的可能性,随着数学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经典密码被破译的可能性与日俱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说:“通过量子通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量子调控技术,用一种革命性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从而在确保信息安全,提高运算速度,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密匙分发和量子隐形的传态,量子密匙分发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遥远两地的用户可以共享无条件安全的密匙,利用该密匙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这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量子通信的另一重要内容量子隐形传态,是利用量子纠缠特性讲物质的未知量子态精确传送到遥远地点,而不用传送物质本身。通过隐形传输实现信息传送。(摘编自吴月辉《墨子号”,抢占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人民日报》2017年8月10日)材料二:潘建伟的导师安东·蔡林格说,潘建伟的团队在量子互联网的发展方面冲到了领先地位,量子互联网是由卫星和地面设备构成的能够在全球范围分享量子信息的网络。这将使不可破解的全球加密通信成为可能,同时也使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新的控制远距离量子联系的实验。目前,潘建伟的团队计划发射第二颗卫星,他们还在中国的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着一项太空量子实验,潘建伟说,未来五年“还会取得很多精彩的成果,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潘建伟是一个有着无穷热情的乐观主义者,他低调地表达了自己的信心,称中国政府将会支持下一个宏伟计划——一项投资20亿美元的量子通信、量子计量和量子计划的五年计划,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欧洲2016年宣布的旗舰项目,投资额为12亿美元。(摘编自伊丽莎白·吉布尼《一位把量子通信带到太空又带回地球的物理学家》、《自然》2017年12月)材料三:日本《读卖新闻》5月2日报道:中国实验设施瞄准一流(记者:莳田一彦、船越翔)在中国南部广东省东莞市郊外的丘陵地带,中国刚才刚建成了大型实验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该实验设施建设费用达到23亿元人民币,3月正式投入运行。中国是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第四个拥有同样设施的国家。日本的J-PARC加速器设施中心主任齐藤直人说:“虽然日本在技术和经验上领先,但中国发展得实在太快,亚洲的中心正在从日本向中国转移。”中国推进的这类大型工程还有很多。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政协委员潘建伟被媒体记者团团围住。潘建伟是利用2016年发射的“墨子号”人造卫星进行量子通信研究的研究团队负责人,其团队2017年以后相继发布了多项世界首创的实验成果。潘建伟今年当选美国《时代》杂志“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使用人造卫星的实验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还在犹豫不决、日本的研究人员还在犹豫不决,日本的研究人员认为,“在基础科学领域,中国正在踏入他国难以涉足的领域,领先世界”。(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年5月7日)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试题分类: 语文
练习次数:0次
扫一扫,手机做题